
2025年,全国楼市调控进入深水区。从央行“降息组合拳”到地方“限购松绑”,政策工具箱轮番上阵。但若论及操作频率与地方积极性,公积金调控堪称“顶流”。仅2025年上半年,江苏就有南京、苏州、徐州等超5城密集调整公积金政策,涉及贷款额度、提取门槛、异地使用等维度。为何各地对公积金“情有独钟”?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里:精准性、可控性、杠杆效应。
公积金政策调整能直接降低购房成本。以徐州为例,2025年6月新政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补缴公积金,补缴金额纳入贷款额度测算,实现“快贷多贷”;农业转移人口享专项贷款,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惠农安居贷”,叠加公积金利率优惠;异地贷款范围扩大至长三角,缴存职工在沪苏浙皖购房均可使用徐州公积金。

苏州更进一步,7月1日起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试点3.0》:“存贷系数”动态调整,灵活就业者月缴5000元,12个月后贷款额度可达87万元;“缴还一体化”协议,借款人按月缴存公积金可自动冲抵房贷,实现“存贷闭环”

再看深圳,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有助于缓解购房资金压力,促进购房交易。此外,各地还在住房公积金支持租房消费方面加大政策力度。深圳出台的《实施方案》提出,缴存职工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范围内无住房,自2025年11月1日起两年内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房租的,每月可提取额从申请当月应缴存额的65%提高至80%。

江苏政策“狂飙”:灵活就业群体成最大赢家
江苏多城公积金政策调整呈现三大趋势:一是额度“狂飙”,多孩家庭、高层次人才贷款额度上浮10%-20%;二是门槛“消失”,取消异地贷款户籍限制,支持“代际互助”提取;三是年限“突破”,贷款年限延长至退休后5年,最长可至35年。

公积金的“楼市杠杆效应”
公积金政策调整的本质,是通过降低购房成本、扩大资金可得性来撬动需求。以徐州新政为例:利率下调,首套房5年以上利率降至2.6%,100万贷款30年可省4.76万元利息;额度提升,高层次人才贷款额度上浮10%,双职工家庭最高可贷88万元;提取创新,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实现“首付+贷款”无缝衔接。
市场反馈:核心城市“回暖”,三四线“分化”
从市场反馈来看,公积金新政对楼市的提振作用逐渐显现。以深圳为例,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政策出台后,部分新盘项目的到访量和成交量均有所上升。然而,对于太仓这样的城市,由于库存压力较大、购房需求相对有限,公积金调控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不显著。
太仓楼市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繁荣后,目前陷入了低谷。随着上海购房政策的放宽,环沪地区房价大幅下跌,太仓的房价也经历了显著回调。尽管嘉闵线太仓站点、瑞金医院、复游城商业等区域的配套优势为楼市注入了一定活力,但整体市场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公积金调控对太仓楼市的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太仓的购房需求以刚需为主,公积金贷款额度的提高难以显著刺激购房需求;另一方面,太仓的房价水平相对较高,公积金贷款难以覆盖全部购房成本。

公积金制度正从“住房保障工具”向“民生支持引擎”转型,或将承担更多职能,比如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租赁住房发展等。针对房地产利好的公积金调整主要集中在放宽额度、放宽门槛、放宽年限。同时,公积金贷款手续复杂、风险多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太仓楼市:从“政策驱动”到“产业驱动”
太仓楼市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环沪整体房价下行压力下,太仓的库存和价格都面临挑战。然而,太仓并非无路可走。南站的高铁通达性使它在吸引上海客群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给了一些家庭在此置业的理由。此外,太仓的生活成本相对上海较低,吸引了不少在沪工作却在太仓置业的年轻人。

对于太仓楼市而言,未来需要在产业导入、产品升级、政策创新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吸引上海外溢产业人口、开发小户型低总价刚需盘、探索“公积金+租房”模式等措施,太仓楼市有望逐步走出低谷,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太仓政府也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为楼市注入新的活力。
太仓房产信息咨询
添加微信,注明“买房”
太房热线为您服务
更多太仓楼市信息请继续关注-太房热线。

凡注明非太房热线来源的作品,作品版权归原发布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