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概述:
近日,海太长江隧道建设现场传来捷报:承担右线隧道施工任务的“江海号”盾构机成功突破1500米大关,这项世界级工程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太房热评:
作为全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交通工程,太仓全面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北上海”的重点支撑工程,海太过江通道的开工建设,不仅将进一步完善全省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也将支撑太仓市更高水平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太仓与海门是跨江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双方在产业经济、民生事业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近日,海太长江隧道建设现场传来捷报:承担右线隧道施工任务的“江海号”盾构机成功突破1500米大关,这项世界级工程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当前,“江海号”已顺利下穿江北大堤、通海大桥,即将穿越新通海沙围堤,正式迈入“穿江”施工的关键阶段。
海太长江隧道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中明确的重点项目,总投资约357亿元。线路全长约39.07公里,隧道长11.185公里,其中盾构段隧道长9.315公里,是我国在建长度最长、断面最大的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同时,施工采用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断面尺寸位居国内同类型隧道前列,施工难度与技术要求极高。

“这么长的掘进距离,在国内也比较少见。”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江海号”盾构机机长张嘎介绍,“长距离盾构掘进对刀具、盾尾刷的磨损较大且比较难处理。为此,在盾构机生产之初,我们就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对刀具切削土体的刃部焊接大尺寸、高硬度的合金,并在边缘易磨损区域镶嵌了金刚石,有效提高其使用寿命;对盾尾刷型式材料采用加强型,同时通过增加油脂泵、油脂润滑密封点位数量,起到提高润滑效果、增强密封性能的作用,有效延长其作业距离。”

除了设备优势,施工团队还依托“智能掘进系统”,为“江海号”装上“智慧大脑”。“我们通过实时分析前方地质情况,动态调整掘进参数,同时建立智能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盾构机的运行状态、周边环境变化等,任何细微异常都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张嘎指着控制室的大屏幕说。记者看到,隧道内管片拼装、同步注浆等工序井然有序。施工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确保盾构机不停机、掘进不中断。

在追求进度的同时,施工团队始终将“安全”与“环保”放在重要位置,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经过处理后运往指定堆放场,用于后续土地复垦和绿化工程;施工废水经专业设备处理达标后排放,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截至目前,“江海号”盾构机已平稳穿越多个重大风险源,正以日均12米至16米的速度向下一阶段目标持续平稳推进。按照计划,隧道右线将于2027年贯通,整个海太长江隧道项目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1500米是一个新起点,我们会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力争早日建成这条联通长江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总工程师游少强表示。

太仓房产信息咨询
添加微信,注明“买房”
太房热线为您服务
更多太仓楼市信息请继续关注-太房热线。

凡注明非太房热线来源的作品,作品版权归原发布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