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横盘,民企逐渐退出县级城市,国企正式接手房地产之后,新房市场进入了“阵痛期”,太仓的新房市场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出现哪些变化呢?今天小娄就和大家聊一聊。

1.土地出让困难
从近两年的土拍情况不难发现,现在的涉宅地块释放越来越慢了,一方面城投、城发、高新控股“老三家”手里都有不少在开发和未开发的地块,另一方面确实现在太仓的新房,绝大部分项目销售情况不乐观,资金回笼过慢,压力比较大。

2.土地开发困难
就目前太仓的新房市场来说,不夸张的说,只要动工基本上就面临着亏损,成本和营收在现阶段的楼市已经失衡,再加上近两年出让的地块中,低密度的、高地价的土地不在少数,开发成本居高不下,饶是国企开发商也不敢轻易动工。
3.住宅项目趋于饱和
其实以太仓市场需求来看,现在的住房需求已经没有那么旺盛了,可以说属于基本饱和的情况,一方面随着如以旧换新、城市更新等项目分流了有改善需求的一部分购房者;另一方面人才用房、保障性住房又分摊了一部分新太仓人的刚需。加上不断有涉宅土地的开发建设,住房的需求量呈现出递减的状态。

1.存量房房源逐渐增多
正如前文所说,随着新房项目的不断入市,加上现有房产项目的缓慢销售,就目前太仓城市发展状况来看,未来几年内,太仓的新房存量将会迎来新高,尤其是改善性新房产品,或将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而这也是为什么开发商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和设计,只有产品自身质量的提升,才有望在未来的同质化竞争中更具优势。
2.人才用房挤占新房市场
人才用房这个政策从出发点来看确实是利好的,无论是对城市的发展,还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去化都是利大于弊,但问题在于对于购房群体体量较小的城市,同样会带来挤占效应,那些原本的刚需项目,随着人才用房的推出,出现了客源流失的情况,再加上现在太仓对于人才公寓的建设,更加加剧了此类情况,也侧面影响了部分新房的销售。拉长了销售周期。

3.造?不造?
对于开发商来说,现在最纠结的就是新房项目造还是不造,造了卖不掉,不造成本积压越来越多(国企托底拿地),再一个就是造什么样的产品客户能够买账。别墅、平层、精装、毛坯都是决策点。归根结底现在的购房群体越发的冷静和理性,他们清楚自己需要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如何规划住宅配置成为了“赢在比赛前”的重要一环。
1.低密联排与第四代住宅成主流
经常关注太仓楼市的人肯定注意到了,去年底开始,太仓联排项目又开始出现了,并且还不只是单一个项目,另外热议一时的第四代住宅产品也频频亮相。包括如城发的天镜湖南侧“湖上云庭”第四代住宅项目、城投集团的滨河新路北联排低密住宅项目以及高新控股的天镜湖西和原舍弗勒地块住宅项目,均出现了上述两种产品。未来两年内,低容积、高总价的豪宅、改善产品将会成为竞争新房市场的主力军,在国企稳定的价格框架下,可以预见一场仅凭产品质量的“厮杀”即将上演。


2.价格体系重构:稳定压倒一切
国企开发的楼市背景下,在售价方面有争议的不多,基本很难见到民企尾盘疯狂降价的情况,几个行业的同行闲聊时提起最多的就是国企在价格定位上的“死板”,确定了价格基本很难出现大的调价,哪怕是所谓的特价房源,销售价差也很难有明显的价差。对于市场来说无疑是好事,稳定的价格带来的是稳定的市场,哪怕这样的稳定可能是一潭死水。这也给予了购房者更多考虑和抉择的机会,不会因为价格的波动出现冲动购房的情况。但对于开发商来说,则更加考验其对于产品定位定价的把控,一不小心就容易把自己“困死”在价格上。
3.准现房时代:所见即所得
现房时代不是主动进入,而是被迫开启,随着存量房的增多,销售速度放缓,很多项目直到工程竣工交付,都很难完成销售,预售出现的问题让购房者有了更多顾虑,全面现房销售的时代距离我们不远了。

太仓楼市在经历了这段时间的“阵痛期”,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的规律,新房产品的设计、价格的定位都将趋于成熟,而对于购房者来说也将得到更多符合自身需求的住房选择,共赢的局面终将形成,但仅有一个问题值得考虑,购房的资金从哪里来?好了本期的小娄说房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太仓房产信息咨询
添加微信,注明“买房”
太房热线为您服务
更多太仓楼市信息请继续关注-太房热线。

凡注明非太房热线来源的作品,作品版权归原发布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