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绿景中国官宣爆雷,2024年亏损54亿元,境外负债4.585亿美元无力偿还。此事件暴露了房企转型期的深层矛盾: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绿景旧改占比超90%)、忽视现金流安全边际、信息披露不透明加剧信任危机。尽管政策推出“白名单”贷款支持,但民营房企因资产质量恶化难以获益,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国企集中。就从该事件背后可以看出,房企转型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绿景中国官宣爆雷,2024年亏损54亿元,境外负债4.585亿美元无力偿还。
从“旧改之王”,到现在债务爆雷,绿景究竟经历了什么?
3月24日,绿景中国官网接连发布两份重磅公告。
一份是《盈利警告》,披露绿景2024年亏损情况;一份是《内幕消息》,宣称集团无法支付境外负债。

《盈利警告》显示,绿景中国2024年度预计净亏损约54亿元,相较2023年亏损21亿元,亏损额度大幅提高

《内幕消息》揭露,截至公告发布之日,绿景集团未能按期支付总额约4.585亿美元的境外负债。

并且,其坦言可能无法在宽限期内履行境外债务。

面对危机,绿景中国已委任安迈顾问和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制定债务解决方案。
但债权人耐心正在耗尽,早在2025年2月,翘石集团就21万美元债务向香港法院提交清盘呈请。

若申请通过,可能触发交叉违约条款,导致数百亿债务提前到期。
如果绿景依旧无法履约付款,不排除更多债权人要求执行强制措施,公司可能面临冻结资产、申请破产清算等残酷局面。
绿景中国地产成立于1984年,是深耕粤港澳大湾区近40年的房企,以城市更新为核心业务,旧改项目占比超90%。
从旧改之王到债务暴雷,绿景中国的命运转折,与其押注的深圳白石洲旧改项目密不可分。
这个号称“全国最大城市更新项目”的巨无霸,规划总建面358万平方米,预估货值超千亿元。

白石洲项目自2014年启动,开发周期长达十余年。截至2025年2月,一期住宅项目“璟庭”2746套房源中仅备案758套,去化率不足30%。
销售疲软直接导致回款受阻,而项目后续仍需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商业配套和学校建设,形成“投入无底洞”。更致命的是,在“保交楼”政策要求下,项目销售资金被严格监管,无法用于偿债或日常运营。
据了解,2024年绿景在售项目回款中近70%被纳入监管账户,无法自由支配。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绿景中国流动短债高达170.53亿元,账面现金仅42.7亿元,短期偿债缺口超127亿元。
为缓解压力,公司不得不在2024年以8.14亿元贱卖深圳虹湾购物中心资产,付出了亏损4亿元代价,但也杯水车薪。

绿景中国的危机根源,在于其激进的“高杠杆+长周期”旧改模式。
公司长期依赖高息融资支撑旧改项目,截至2024年6月,总负债攀升至771.5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5%,净负债率更飙升至277.44%。
绿景的困境也是房地产行业整体收缩的缩影。自2021年起,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四年下滑,房企融资渠道持续收紧。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全国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贷款金额达5.6万亿元。
但绿景等民营房企因资产质量下滑,难以获得实质性支持。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其债务重组进展缓慢。

绿景中国的危机并非孤例,而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挤泡沫”进程的缩影。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拷问下,房企的生存法则已从“规模至上”转向“现金流为王”。
对于绿景而言,能否在债务重组和连年亏损中争取喘息之机,将决定其能否熬过这场寒冬。
近期,多家房企“上岸”,为绿景打了一个样板!
3月25日晚,荣盛发展发布关于公司拟对债务进行重组的提示性公告。为进一步化解债务风险,更好地履行“不逃废债”的承诺,加快促进公司良好发展,公司拟梳理并整合相关资产,制定债务重组计划,化解相关债务。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以来,已有皇庭国际、华夏幸福、荣盛发展等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债务重组相关公告。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房企债务到期规模甚至要高于2024年,达到5257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为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574亿元。
今年年初,碧桂园发布债务重组进展公告,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的有息境外债务总额约164亿美元,重组方案包括现金回购、发行强制可转债、长期票据等5个选项,减债金额最多可达116亿美元。
融创中国也在今年年初发布债务重组进展公告,融创房地产十笔债券的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
2025年以来,房企在债务重组及企业重整方面的消息不断传来,包括碧桂园、融创、龙光、远洋等房企均有进展。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2月底,共有59家出险房企在债务重组或破产重整方面披露了进展。在债务重组方面共有39家房企披露了重组情况,其中13家完成了全部或部分的债务重组。
太仓房产信息咨询
添加微信,注明“买房”
太房热线为您服务
更多太仓楼市信息请继续关注-太房热线。

凡注明非太房热线来源的作品,作品版权归原发布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