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1月住建部发布的《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完整社区指的是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那么完整社区试点应该如何建设?《通知》表示,试点社区应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60%以上建筑面积用于居民活动。另外,试点社区应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国内其实已经开始了社区食堂的探索,多以养老食堂/长者助老食堂为切入点开始经营探索模式,各地政府也出台了各项补助优惠政策。
社区食堂这么大一个市场,各地的餐饮龙头纷纷试水,目前存在有如下这些痛点:
① 空间配置缺乏,选址困难
② 人工成本持续攀升
③ 价格制约,社区食堂利润微薄
④ 难管理,食品安全隐患巨大
此次,住建部和民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是否可以理解为“国营大食堂”?
一句话总结:“国营大食堂”不是一个单独的事物,是完整社区的一部分,不是说建食堂跟私营饭店抢饭吃,更不是国营经济来抢民营的饭碗。
这些更接近社区福利性属性实际上。
在上海的市中心的街道,很多家这样的便民社区食堂已经落地,且经营的十分红火。这可以称之为“社区食堂”的样本。
区别于普通的饭馆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这是一个半公益性质的餐厅,由社区来负责经营。老年人携带老年卡,吃饭可以打75折的。当然食堂也对外营业,只是没有折扣。
这些社区食堂,能够很好的解决老年居民的日常饮食问题,从老年人的安全考虑,社区食堂能够减少老年人做饭频次,解决老年人的居住安全问题。
不仅是老年人会来这里,社区食堂也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没有空余的时间去买菜做饭。便宜的价格,放心的食材,成为这批人选择的理由。
可以说,“社区食堂”,确是切身的为居民在生活习惯,以及生活需求上考量之后,便民生活的举措。这是或可理解为一项城市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