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第一财经的社论,在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浪,一篇名为“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的文章,吸引了众多从业者的目光,今天小娄就和大家一起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什么?房地产会变成风险资产吗?风险资产又有哪些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询一下原文,由于篇幅原因,小娄就提炼一下文章的主要观点:
目前国内众多城市首套利率下降明显,且依然有下降趋势,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在调控下被削弱。
房地产行业供给量大于人口需求,未来没有那么大量的住房需求了。
养老观念的转变,自持房产养老的需求减少,由养老院等社会福利逐渐取代。
综上高房价时代将逐渐离开历史舞台,房地产将作为风险资产出现重估定价。
小娄不是经济学家,对所谓的经济学原理也并不精通,但对于房产行业的发展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自己的判断,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这几个观点。
01
首先第一点,确实今年各城市为了促进行业回暖,通过各种调控手段,包括下调首套利率等方法希望能够提振市场,但是效果差强人意。同时国家近年来对于地产行业,一再强调的“房住不炒”、“租购并举”、“保障性住房”,如文章所说极大程度的缩减了房产的金融属性,这也是取得稳定房价、稳定市场成果的重要保证。但削弱并不是剔除,房产作为商品来说,其金融属性不可能被完全剔除,这也意味着房产必然也是遵循经济学原理,即围绕价值受供需影响。
示意图
02
这就说到第二点了,单纯以数量来看,国内目前的供给量是大于人口的,也就是说每人一套房是可以保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住房需求的减少。举个简单的例子,5碗饭,4个人按说每人一碗绰绰有余,但是都能吃饱吗?未必,有的人吃得多可能2碗也吃不饱,有的人不饿,1碗都嫌多。
示意图
单纯以总量做评估不可靠,考虑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二线城市,产能旺盛,尤其是二线城市,城市处于高速发展中,对人口吸引力强大,这些区域的住房需求缺口更大。而以鹤岗为代表的城市,需求远不及供给量。因此虽然未来整体需求会缩减,但需求旺盛的区域也不在少数。
03
再说第三点养老,这个观点就更主观一些,社会福利不断完善不假,观念转变也是正常,但是社会福利设施这些硬件的健全,不代表后续服务能够跟得上,仍然存在着很多养老院,疗养院出现的负面新闻,自持房产养老就目前而言还是多数人群偏向的选择。
示意图
高房价时代一定会离开历史舞台,房地产作为资产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完全没有风险那投资买房就相当于是银行存款,也就不存在投资和投机这一说,作为商品而言他的附加值才是更加让人看重的属性。但要说房地产就是风险资产还是有待商榷,再不济居住属性也是无可替代的。至于受资产的重估定价,就咱们太仓而言,一座县城的房产尚未出现大区域的价格变动,更别说一些实力更强的一二线城市了。
房地产作为投资来说一直都存在着风险,一向如此,但若仅以价格去定义价值那就有些偏颇了,最后也希望未来的房地产行业在经历这一轮“洗礼”之后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好了,本期的小娄说房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