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也太优秀了!
综合性全球城市、经济实力强,十年增加一万亿GDP、市域一体化,助力更强“大苏州”、为来苏就业创业青年人才发放 10万张 “人才体验券...这样的苏州谁不爱?

来源:苏州发布
01
近日一份重磅文件发布!苏州被列为综合性全球城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根据文件,本轮规划将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确定为上海市以及周边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嘉兴市、湖州市、宁波市、舟山市在内的“1+8”城市市域行政范围。


来源:上海发布
这其中,苏州由于分量“吃重”而格外亮眼。
在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中,对于“苏州”着墨颇多。其中提到的八大重点领域系统行动、五大空间板块行动,除杭州湾区域协调发展外,其他均与苏州有关。近期行动计划20项重点任务,则全部涉及苏州。
例如,根据《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将建设成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四大产业被列入发展首位。而这其中,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的核心引领城市,均有苏州。

来源:网络
苏州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规划》提到,上海大都市圈将形成“1-3-6-12-19”功能结构。其中,“1”即顶级全球城市上海,“3”即三个综合性全球城市,即苏州市区、宁波市区、临港新片区,三地与上海共同组织全球核心功能,携手迈向全球城市“第二方阵”。
相对于上海的“顶级”,“第二方阵”则更强调“综合性”,由苏州领衔。
来源:上海发布
落到苏州,建设综合性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是: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制造、文化交流等优势领域,补齐航运贸易与科技创新短板;重点提升链接全球的综合枢纽能力,打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协办地,建设与上海联动共生的功能性枢纽城市;引进培育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承接上海最新科技成果转移。
这既是领航未来的纲领,也折射出苏州的优势所在。“链接全球的综合枢纽”,印证了苏州开放型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承接科技成果转移”,则将苏州创新高地的角色功能清晰地标识出来。
02
再看苏州的经济实力!
来源:苏州日报
十年时光,一个个千亿、万亿台阶的跨越,于一个全国经济重镇而言,这是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的十年,是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的十年,是发展方式得到“新提升”的十年,也是创新驱动构筑“新优势”的十年。
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于2020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2021年达2.27万亿元,与2012年的1.2万亿元相比,接近翻一番,增加了一万亿;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3年开始至2020年,连续8年超过3万亿元,并在2021年达4.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2012年以来苏州进出口规模总体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2021年达到历史新高的3921亿美元,十年来始终位居全国第四位……
这些重要经济指标的突破和进位,标注出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是“强富美高”新苏州建设新成效的闪亮经济光环。
综合经济竞争力居全国第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9次报告》显示,2021年苏州综合经济竞争力居全国第六位。
来源:苏州日报
规上工业总产值跃上4万亿新台阶
2012年到2021年,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10年跨过3万亿、4万亿两大台阶,已经连续9年超过3万亿,产值规模稳居全国前三。
今年8月18日,在苏州市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上,苏州正式宣布将重仓光子产业,启动建设太湖光子中心,打造“东纳米、西光子”产业发展格局,目标直指中国光子产业新高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光子产业创新集群。
来源:苏州日报
来源:苏州发布
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五
去年,科技部授予苏州三块含金量很高的牌子,分别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成为唯一拥有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地级市。
十年来,苏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系列政策举措,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苏州日报
03
苏州市域一体化加速!
大区+四县市交通贯通、产业互补,“大苏州”就要来了!
来源:苏州发布
缝合四方
向东:
打造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吴中区承接园区产业、创新资源溢出,提升东部片区城市能级和产业层次的重要机遇。
来源:苏州发布
来源:苏州发布
7月15日,苏州工业园区携手吴中区召开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联席工作会议,提高协同效率。
图源:苏州新闻
今后,苏州工业园区和吴中区两地还将共同打造科教与高端产业高效协同的示范区、市域统筹创新合作的实验区、生态人文共融的样板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标杆区。


来源:苏州发布
向南:
吴中和吴江展开协同发展合作,两地共同拥抱太湖,区域规划、产业创新、交通体系、生态环境、民生领域、高端人才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8月23日,吴江吴中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协调推进太湖新城吴中、吴江片区建设,全力将“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交汇点,打造成代表苏州标识的城市高端功能区和新的典范城区。


图源:吴中发布
吴江、吴中“三快两隧”快速通达体系加速构建,其中“三快”是G634苏同黎、S609江陵路和东环南延,“两隧”是重点推动东太湖隧道、苏州湾隧道开工建设。
东太湖、苏州湾隧道项目公示图 最终以实际为准
一湾碧水、两岸新城,太湖新城吴江、吴中片区协同发展,民生“幸福圈”日益丰富,商业、医疗、养老、教育等项目纷纷落地,城市配套 “15分钟生活圈”正在形成,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太湖新城正成为代表苏州标识的城市高端功能区和新时代典范城区,共同塑造苏州湾两翼最美天际线。
向西:
吴中区与高新区共同抢抓“环太湖科创圈”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重要部署要求。
吴中西部板块主动接受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的辐射带动,交通互联、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唱响太湖美,共同绘就青山绿水画卷。
来源:苏州发布
9月2日,吴中区·苏州高新区协同发展合作座谈会举行,先后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以及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交通互联互通、文体旅领域互联互通、人居环境提升协同等合作协议。吴中西部板块主动接受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的辐射带动。
图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向北:
姑苏、吴中区协同发展。9月15日,姑苏区和吴中区举行协同发展合作签约仪式。两地签署了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毗邻区域合作备忘录以及高质量发展结对共建协议,两地将以更快步伐推动古城保护文化传承,持续推进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桥一体化保护。
图源:苏州姑苏发布
探索飞地经济
十年来,苏州市注重聚焦市内全域一体化,着力更好发挥市规委会对市域重大规划共统功能,完成独墅湖示范区协调规划和苏相合作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加快探索市域“飞地经济”发展路径,推进苏州市“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国土空间规划、昆山太仓协同规划研究、环阳澄湖地区概念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着力推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
来源:苏州发布
主城与县市加强联动。
常相展开协同发展。8月12日,常熟市与相城区协同发展签约仪式举行,双方将推动两地交通基础设施更高水平互联互通,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共同拓展苏州南北向发展空间的战略纵深。
图源:苏州新闻
昆太协同发展拉开大幕。7月14日,推进昆太协同发展座谈会举行,昆山、太仓两市签署推进昆太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合力推动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更深层次提升昆太协同发展水平。
图源:苏州新闻
昆山通入主城。昆山则主动融入苏州主城,以昆山高新区为支撑,打造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科创强引擎。
太仓和昆山一体化。今年7月,太仓和昆山又签订了协同合作发展备忘录,建立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无论是交通、生态环境,还是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共建共享,都是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实事工程。
来源:苏州发布
太仓与昆山的断头路已经打通,太仓的广州路接昆山迎宾路;郑和路接昆山中环北线;良辅路接昆山东方路,条条大路都宽敞。
近日,苏州人才云上招聘月启动,“苏苏有礼”人才体验小程序正式发布!苏州为来苏就业创业青年人才,发放 10万张 “人才体验券”!涵盖面试补贴、驿站住宿、地铁出行、园林游览等多种大礼包!
来源:苏州发布
便捷完善的交通配套
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快速发展的就业前景
……
让更多的人在苏州扎根安家
太仓房产信息咨询
添加微信,注明“买房”
太房热线为您服务
更多太仓楼市信息请继续关注-太房热线。

凡注明非太房热线来源的作品,作品版权归原发布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