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沿线车站效果图一览
上海宝山站
上海宝山站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北与G1503上海绕城高速紧邻,南与S20外环高速相距4.4公里,西与蕰川公路毗邻,东距长江3.9公里。据了解,宝山站采用沪渝蓉场、沪通场上下叠层布置方案。高架层沪渝蓉场采用尽端式布置,设4台8线;地下层沪通场采用贯通式布置,设4台10线。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方案6

太仓站
太仓站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铁路车站,是沪苏通铁路、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的交汇车站

太仓站设计理念为“乘风破浪,扬帆起航”,站房以郑和文化为构思起点,通过使用现代材料进行简洁的立面处理使建筑富有时代感,并使用水平线条表达高铁的速度感,使用航船的轮廓线条结合风帆的意向和圆润光滑的“梭形”屋顶,衬托出港口城市飘逸灵动
崇明站
崇明站位于崇明区西北城桥镇湾南村附近,北跨陈海公路和南横引河,东距崇明县城区 1.5km,西跨江万公路,南距长江约 3km。站中心里程为 DK64+125。

车站平面布置受车站大里程南横引河净空控制,车站采用高架形式,上海端咽喉区采用 2.5‰坡度,轨面标高 17.878m,距地面约 15.3m。车站规模为 2 台 6 线,到发线有效长度满足650m,设置为 450×12.0×1.25m 岛式站台 2 座。上海端咽喉设 2 组单渡线,满足折返条件,南京端咽喉区设 1 组单渡线朝向综合维修工区。综合维修工区设置于站同左,设大型养路机械停放线 1 条,有效长度满足 300m;设接触网作业车停留线、轨道车停留线各 1 条,有效长度满足 120m。
启东西站
启东西站位于启东市北新镇、王鲍镇境内,启东城区西侧,处于人民路、世纪大道之间位置。启东西站是沪渝蓉高铁中间站,站型为线侧式站房。

站房设计理念取“启明江海,旭日东升 ”之意,站房前高后低,玻璃幕墙内倾、屋檐出挑,挑檐下方设层层叠退的绿色露台,为旅客提供优雅的观景条件。弧形金属屋面简约流畅,抽象比拟“海面涌日”的动感与神韵,渐变的遮阳百叶如海面上的横向光影、层层退台以空间阴刻手法勾勒出日出的倒影。流线型的吊顶设计与金属材质的运用既体现了启东江风海韵的城市特征,也传达出交通建筑特有的速度感、时代感。
海门北站
海门北站位于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汇通村、益民村境内,南距海门市区 13.3km,距离三星镇 3.9km;北距通州区 11.5km;东邻德海线(X030 县道)和圩角河。结合南通新机场选址,车站位于机场跑道南侧末端,站中心里程为 DK135+100。

沪渝蓉高铁在南通新机场二甲场址南侧穿过,采用地下站方案,车站距离机场航站楼约 450m,通过 GTC 换乘中心联通,车场规模为 2 台 6 线(含正线),车场位于负一层,高铁站房位于地面层。如通苏湖、沪通城际及快线、地铁在高铁车场下方穿过,站台设置于 GTC 换乘中心负二层,如通苏湖和沪通城际合场布置,车场规模为双岛六线,快线、地铁均为单岛双线。
南通站
新建沪渝蓉高铁南通站,位于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境内,与既有宁启线南通站并站设置,位于既有站北侧,站房采用线侧+高架候车式站型。

南通站设计理念取“翼翔沧海,南通未来之窗”之意,设计呼应既有南通站的整体弧线的拱门,塑造出从过去到未来的城市门户形象,结构两侧立面上的渐变肌理形似海鸟腾飞的双翅,有科技感,现代,简洁,意指南通继往开来,在蓬勃高速的发展中喜迎四方来客。
如皋西站
如皋西站位于如皋市吴窑镇北侧平田村,距离如皋市城区距离约15km,距离吴窑镇约2.3km。如皋西站是沪渝蓉高铁中间站,站型为线侧下式站房。

站房设计理念取“龙凤古城,寿享如皋”之意,站房形态设计融入地方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经典三段式的布局稳重大方,展现了如皋千年古城的底蕴;建筑立面细节通过尺寸渐变的矩形格栅构件,疏密变化,如同龙游河水面波光粼粼的意向,形成虚实对比、疏密变化的空间层次。站房整体效果稳重大气,立面细节层次丰富,呈现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是如皋历史文化独特的展示窗口。
黄桥站
黄桥站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境内,位于东姜黄河以东,南邻野屋村,北靠渡船村。车站距离黄桥镇约 2.5km,距离泰兴市约 26km。车站中心里程为DK230+410。

黄桥站采用高架形式,规模为 2 台 4 线,车站站房面向南侧,到发线有效长度满足 650m,设置 450×8.0×1.25m 侧式站台 2 座。两端咽喉各设一条单渡线组成八字渡线,朝向综合维修工区。综合维修工区设置于站同右,设大型养路机械停放线 1 条,有效长度满足 300m;设接触网作业车停留线、轨道车停留线各 1 条,有效长度满足 160m。
建成后将打通北沿江大动脉,加入“八横八纵”的国家高速铁路网,不仅有力支撑南京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城市首位度、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而且对促进省域共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泰州南站
泰州南站位于康居新城东侧,沿姜高路位置布设。泰州南站是北沿江高铁与盐泰锡常宜铁路合场布置的车站,车场规模6台15线,站房采用线侧站房+高架候车型式,分南北站房,北站房按40000平方米建设,远期预留南站房。

泰州南站站房设计以“海陵灵韵三水聚、凤舞银杏帆远航”为设计理念,站城综合体整体以开怀迎宾的姿态面向城市,曲线律动犹如泰州古城三水交汇的绵长历史。同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实现建筑空间的舒适和节能。
根据站城融合发展理念的要求,泰州南站枢纽将建设成为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为绿色生态、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标和对外门户窗口,从而快速提升泰州区域影响力,促进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扬州东站
新建扬州东站秉承“站城融合”的设计理念,由原先独立站房设计转变为站房、站前枢纽及地下空间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围绕“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方针,结合扬州当地文化元素,彰显历史文化与新时代高铁文化的深度耦合,力求把扬州东站打造成“古韵今辉”的新地标。

设计方案从交通实际出发,利用竖向交通换乘核心,实现多种交通与国铁枢纽的便捷换乘。设计方案运用生态湿地的景观布局手段,将扬州东站打造成为花园中的滨水绿舟。站房在造型设计上与既有站房相互呼应,以“春风十里起风帆·烟花三月载绿舟”为设计构思,打造1+1>2的整体形象。
仪征北站
北沿江高铁在仪征境内长约28.425公里,穿越月塘、陈集、刘集三个乡镇,并在月塘镇境内设仪征北站,北沿江高铁仪征北站位于353省道北侧约1公里,月塘镇龙四路东侧,谢马路西侧,车站采用高架形式,设到发线4条(含正线),450×8.0×1.25m侧式站台2座,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站房位于铁路南侧,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需建设资金(静态估算)约21738.62万元。

高铁站造型设计以“生态之森·水韵仪征”为主题,旨在打造园林中的高铁站,让园林嵌入车站,让出行充满惊喜。建筑正立面采用向上升腾的线条,隐喻亭亭玉立的生态森林,以茂密的树冠构建开阔的候车空间,呼应仪征生态之城的城市形象。设计充分结合仪征长江文化的城市特质,充满韵律的立面,抽象自长江和运河的意向,富有张力和动感。
六合西站
六合西站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马鞍镇。站址位于马鞍镇刘营村附近,既有宁启铁路以北。车站中心里程为 DK384+678。

沪渝蓉高铁、宁淮城际共站引入六合西站,本次设计沪渝蓉高铁仅考虑本线正线工程,车站其余工程由宁淮城际项目承担。宁淮城际方向别外包引入六合西站,车站规模为 4 台 10 线(含沪渝蓉、宁淮正线),站坪坡度为平坡。到发线有效长度满足 650m,设 450m×12m×1.25m 中间站台 2 座,450m×8m×1.25m 侧式站台 2 座。车站站房设于线路大里程方向右侧。
南京北站
南京北站是国家高铁通道的重要枢纽,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规划途经有北沿江高速铁路、宁淮城际铁路、宁宣城际铁路、宁滁蚌城际铁路、宁启铁路五条线路,是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大工程、全省高铁发展“苏中提升”、“苏北崛起”的重要节点,也是南京构建直连全国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的关键节点。

建成后将打通北沿江大动脉,加入“八横八纵”的国家高速铁路网,不仅有力支撑南京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城市首位度、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而且对促进省域共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
滁州站
滁州站是沪渝蓉高铁的重要组成,也是滁州城市发展轴上的重要标志性节点,新建南侧站房面积3.9万平方米,北侧远期以广场新建GTC为核心,联系老站、城际站、长途大巴站及公交站,结合匝道系统将整体站区打造成为“四位一体”超级枢纽综合体。

南北站房整体采用“上进下出、多维分流”的原则。南侧设置100米宽的城市进站广厅,北侧增设通往新建站房的天桥及扶梯,缓解候车压力;远期则根据客流规模在广场中部设立GTC,将既有站候车厅从1300平方米扩大至6200平方米,提升候车体验。
站房造型方案灵感来源于滁州传统建筑,醉翁亭的灵动轻巧和现代建筑的色彩及材料,通过大屋顶、柱廊、基座等传统建筑语言,采用建筑结构一体化、玻璃幕墙、金属屋面等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形成韵律节奏鲜明的立面造型,寓意滁州“亭城”的名片,彰显了滁州门户的特点。室内设计以“绿庭绿谷”为概念,塑造多样化候车环境,南侧进站广厅两侧上下贯通的“绿谷”营造,改善了车站内部空间候乘环境,同时通过玻璃幕墙将自然光引入地下,提升客站整体空间环境;北侧以“绿庭”为核心,通过商业顶部绿化、中庭采光等手段,形成动静分离的进站、候车空间。
大墅站
大墅站位于全椒县西王镇,周边青山延绵、苍松成海,处处呈现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北侧的岱山湖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湿地公园,被誉为“合肥的后花园”。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闻名遐尔。

站房正前方为景观广场,西侧为公交车场、铁路停车场,东侧为出租车场、旅游及长途车场,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线,广场风雨连廊的设计方便旅客交通换乘。站房采用下进下出的流线组织方式。一层中部为通高的候车大厅,东侧设置综合服务厅及辅助用房,西侧设出站厅及设备用房。二层为旅客服务、办公及设备用房。
站房造型通过简洁流畅的屋面线条,勾勒出青翠绵延的湖光山色。两侧立面采用穿孔铝板,以抽象写意的点阵图案,营造出云雾在山林中穿行游走的诗画意境。顶部的两笔淡墨,点染出徽皖文化的鲜明风韵。
站房中部开敞的玻璃幕墙,与景区青山绿水相呼应,呈现出现代、生态、时尚的站房建筑形象。候车大厅设计一气呵成,流畅自然。顶面与墙面采用延续的装饰语言,打造一体化的室内空间。观景平台的设置丰富了空间层次,扩展了视觉效果。色彩上运用自然浅色系,使得室内空间温馨舒适。
肥东站
肥东站位于肥东县,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肥东钟灵毓秀、人文厚重。巢湖烟波浩渺、云雾缭绕。长临河镇古街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天井院落花格窗”,简约雅致。站前广场结合铁路站场及地形立体布局,车场上盖绿化景观广场,并结合商业、旅服空间设计,实现城市公共功能的同时,通过分级台地的处理营造城市高铁门户形象。

肥东站建筑规模约3万平方米,采用线侧下布局,上进下出流线模式,以双天桥跨线进站,中部地道出站。 站房建筑从城市空间营造的角度出发,结合周边现代新徽派城市建筑风貌, 对站台雨棚、落客平台进行整体设计, 融合当地民居的屋顶、天井元素,形成恢弘大气、具有徽派建筑韵味的现代建筑群。站房建筑整体简洁舒展、清新典雅,体现出肥东积极向上、面向未来的城市活力。
室内设计以简洁现代的建筑元素诠释徽派建筑风格。天窗用深灰色方通搭建出徽派建筑天井下的屋檐檩条;吊顶两侧点缀趣味灯具,幕墙上的花格窗丰富了室内光影效果;柱体及侧墙装饰融入马头墙元素,营造出典雅的徽韵空间。南侧设置观景廊,通过玻璃幕墙可观赏到肥东新城风貌。
合肥南站
合肥南站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与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杭州东站共同组成华东四大高铁站,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2年10月17日,合肥南站全面开工建设。2014年11月12日,合肥南站建成启用 。截至2019年12月,合肥南站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站房总建筑面积9.92万平方米,总投资71亿元人民币,站台规模为12台26线。 2021年8月,计划结合沪渝蓉高铁在南站南侧增建4台8线城际场,总规模达16台34线。

合肥南站设计风格上融入皖南建筑“四水归堂,五岳朝天”的寓意,将现代化的车站和合肥乃至安徽的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诠释了厚重悠久的徽文化,展示了安徽中部崛起的蓬勃活力。其中“四水归堂”在徽派建筑中,指的是四方雨水流入天井,象征四方旅客如潮水般汇聚到车站换乘,“五岳朝天”则体现在屋顶向上起翘的封火墙,南北立面向内倾斜的板型柱上。
合肥南站广场在细节设计方面以人为本,从使用人群的行为模式入手进行环境艺术和配套设施设计;其建筑小品、街道家具、构筑物、雕塑、灯饰亮化等均按公共艺术要求进行统一设计,体现风格特色。
那么你觉得哪座车站最漂亮呢?
来源:苏铁资讯
太仓房产信息咨询
添加微信,注明“买房”
太房热线为您服务
更多太仓楼市信息请继续关注-太房热线。

凡注明非太房热线来源的作品,作品版权归原发布媒体及文章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亦不构成任何建议。